在佛教的造像艺术里,手印是一个很重要的存在 
所谓的“手印”即手指所结之印契,梵语称mudra,
又称“印相” 这种印相本来是原始印度教用来表意的一种身体姿势,后被佛教吸收接纳,成为了一种修行和造像艺术中的符号系统
 
 
In Buddhist figurative art, mudra is an important existence. 
The so-called “mudra” is the seal knotted by the finger, and the Sanskrit word is called mudra, also known as “seal”.
Originally a body posture used by primitive Hinduism to express meaning,this image was later absorbed by Bud
dhism and became a symbol system in the art of cultivation and figuration.

笔者制作这套佛手瓷块时的初衷是想以佛像的形式表现《论语》中的 “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视。”



自从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开始,人们的思想观念中是重男轻女的。特别在古代中国,女子的地位明显不如男人。 


观音菩萨是人人皆知的佛教四大菩萨之一。在佛教传入中国的前期,观音菩萨一直都是男身。 


隋唐时期,观音菩萨被迫改了名。菩萨原名“观世音”,由于犯了唐太宗李世民的“讳”,不得不向人间权势稍做些让步。


 把中间的“世”字略去,成为人们熟知的“观音”。


佛教在中国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到了隋唐时期已经非常兴盛。隋文帝杨坚小时是被尼姑带大,因此特别崇佛。杨坚小名那罗延是

佛教金刚力士的意思。他的老婆独孤皇后的小名“伽罗”也是梵语,意思是沉香木。武则天更自称是弥勒佛转世,大力推广佛教

。佛教流传越广,信徒越来越多,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条件丰富后,精神上需要更丰富的寄托。为了佛教的传播

,于是一尊女性菩萨就这么出现了。


敦煌石窟佛教尊像中,菩萨的容貌姿态是最优美、最丰富、最动人的,菩萨像展示了东方女性美的魅力,她的塑像被世人称为

“东方维纳斯”,她的画像被世人称为“东方圣母”。 


根据现存佛教艺术史料和专家们的研究,东晋以前,我国的菩萨画像和塑像,几乎都是男性。东晋以后,开始有女性菩萨塑像和

画像出现。


这个衍变过程经历了非男非女、男身女相、女身男相、完全女性化四个阶段。这一衍变过程在敦煌石窟中留下了明显的轨迹。所

以笔者的手姿灵感正是来源于敦煌石窟中璀璨的作品们。


“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视。”意思是不该听的不要听,不该说的不能说,不该看的不准看,从而免招是非,免惹争端,

而能四平八稳,平步青云。 


条条规规,从古至今都会有,但是有许多的条例在父权制的大环境下总是在有意无意的压迫女性,阻止女性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

性,如以前针对女性的训诫、后来的缠足、甚至到现在仍有部分甚者对一个路上正常活动的女性抱有恶意的指指点点,各种“爹

味”发言频出。




规则真的是必须的吗?




制定规训的人大多都是这个社会里享有了各种丰富资源的“上位者”。制定之所以叫制定,就是因为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

独裁”。


 观音菩萨会因为人们需要而改变名字甚至性别倾向,她又何不是也在被迫得做着人们需要她做的事情——普渡众生呢?




笔者参考了敦煌佛像手姿去制作作品,但却没有按照被定好的手势去刻画自己的作品,就是因为此刻的观音手姿是笔者的主观改

造下诞生的不属于任何条例条规的佛像手姿。她以女性的形象出现在大众所需要的现在,她也该是活着的,不是被人们认为只会

做单纯的几件事的“神”。笔者想通过让一个在历史上任人摆布的“人造神”动起来,挣脱出来,该不该听、该不该说、该不该

看,不是由外人决定的,而是由自己决定的





笔者希望能用陶瓷雕塑的形式向大众传递这样的观点:




哪怕是被别人赋予的名字和性别,做自己吧!只管去做自己!每个人都该有自己闪耀的地方!